黑龍江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以“四心”促“四力”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黑龍江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加強完善思政課程建設,豐富拓展教育教學形式,不斷深化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fā)展,以“大思政課”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課程塑心,提升思政引領力。學院黨委始終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班子成員帶頭講思政課、帶頭聽思政課、為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把脈開方”,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思政課建設長效機制。學校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步伐”日益加快,思政課課程群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方法持續(xù)優(yōu)化,知識傳授、技能培養(yǎng)、價值塑造有機融合到課程當中,全面提升了思政課程培根鑄魂育人實效。今年秋季學期以來,學院領導走進課堂、走上講臺,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發(fā)展新質生產力等時代“大主題”,瞄準發(fā)展“大方向”,拓展學生“大視野”,將國家形勢與前沿政策落到學生身邊日常,引導學生書寫“小我”融入“大我”的奮斗篇章。學院黨委書記孔祥華為學生講授“習近平文化思想”專題形勢與政策課,以全球視野和歷史眼光,系統論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和必然邏輯,用鮮活的事例、嚴謹的邏輯、親切的互動,讓學生耳目一新,深刻感悟黨的偉大光輝和肩負的歷史使命。
“數字”悅心,增強價值感召力。為破解思政課教學缺乏鮮活性、實踐性等難題瓶頸,學院以數字化建設為突破口,建立思政課程虛擬仿真實踐中心,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技術手段,將沉浸式、交互性、智能化的理念融入課程教學,讓學生足不出戶就能親身體驗中國紅色歷史文化和革命精神,感悟新時代偉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思政課堂實現了從平面敘事到立體場景、從眼睛在場到身體在場、從第三人稱到第一視角的轉變,更加富有時代感和吸引力。數字技術的賦能,促使思政教師努力開拓思政課教學新途徑、創(chuàng)新教育新方法、完善教育新載體,在教學理念、體驗設計、課程實踐、課程資源、評價機制等方面形成全流程改革創(chuàng)新,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中激發(fā)情感認同、實現價值塑造。今年以來,學院持續(xù)推進數字化建設與思政課教學的融合。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高校思政課信息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上,學院成為全國高?!皵底竹R院”聯盟成員單位,是全省唯一一所入選的高職院校。
實踐強心,激活育人創(chuàng)新力。以實踐課程為抓手,不斷拓展平臺載體,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不斷彰顯思政課育人活力。結合建筑類院校特色,將服務國家綠色發(fā)展和弘揚魯班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形成“紅”“綠”交融的思政課教學特色。利用超低能耗建筑技術館、裝配一體式體驗館等校內實踐資源,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優(yōu)質、穩(wěn)定的校內教學基地,通過參觀學習,讓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強化勞動教育,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開設專門課程,邀請勞模、工匠走進校園,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格。在實踐基地建設上,通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建設主題鮮明、功能完善的沉浸式、互動式實踐體驗基地,擴大思政教師研學和學生社會實踐場域,以“大課堂”“大平臺”助推“大思政課”建設。學院與東北烈士紀念館共建龍江精神實踐育人基地,組織師生走出校門,在參觀研學中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血脈。在實踐育人載體構建上,將“大思政課”與理論普及宣講、發(fā)展成就觀察、基層社會治理、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等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在“行走的思政課堂”上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今年暑期,學院八個系部組建多個師生社會實踐調研團,深入鄉(xiāng)村、企業(yè)、工廠、學校、社區(qū),開展理論宣講、社會服務、鄉(xiāng)村支教、電商助農、民情調研等活動。2支隊伍入選2024年全國大學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講團和全國大學生“兩彈一星”精神志愿宣講團。
文化潤心,凝聚成長生命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體系,發(fā)揮文化引領和浸潤作用,增強思政教育的文化味兒,在“潤物無聲”中引導青年成長成才。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深入挖掘黑龍江本土文化的歷史底蘊和豐富內涵,打造集非遺保護、傳承、研究于一體的“非遺”校園文化。依托國家級大師工作室,開展技藝傳承培訓。開設非遺通識基礎課程,將非遺技藝與專業(yè)技能有機結合。打造“非遺+”系列校園文化藝術活動,通過校政行企四方共建,加強產教融合、資源共享。以魯班文化啟智潤心。依托獨具匠心的“一湖二園三館四場五區(qū)”布局,將以工匠精神為內核的魯班文化融合浸潤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通過策劃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技能創(chuàng)新競賽、志愿服務項目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鍛煉能力的舞臺,引導學生爭做嚴謹專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北國魯班傳人。以冰雪文化塑才育人。利用寒區(qū)地理優(yōu)勢,構建獨特的“冰雪+”校園文化,充分發(fā)揮建筑專業(yè)特色和人才優(yōu)勢,面向龍江冰雪產業(yè)需求,以打造冰雪建造專業(yè)群為牽引,將“冰雪+”校園文化融入專業(yè)教學、人才培養(yǎng)。通過舉辦冰雪藝術節(jié)、打造冰雪運動賽事等校園文化活動,豐富擴展美育載體,培養(yǎng)學生不懼嚴寒、堅韌頑強的精神品質和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建設學生參與實施的冰雪雕塑展示區(qū)、冰雪景觀帶等校園文化建設項目,創(chuàng)新第二課堂實踐路徑,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多元育人平臺,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為服務龍江冰雪經濟高質量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